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这些水下机器人研究单位(国内版)你必须要知道 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注:OceanPlus团队 王英男对国内水下机器人研究单位做了汇总,现予以转载,如有未罗列出机构单位敬请留言提醒。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主要从事水下机器人技术探讨研究、水下机器人系统开发与工程应用,是国内最早开展水下机器人研发技术,并以此为核心研究方向的专业水下机器人研发团队。研究主要方向包括:遥控水下机器人、自主水下机器人、自主/ 遥控水下机器人、收放系统、载人潜水器控制管理系统、自主海洋观测技术、水下探测与作业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是国内顶配水平的深海技术和装备研究机构之一。研究对象最重要的包含深海无人潜水器和水下作业装备目前,水下工程研究所正承担着大量国家大型潜水器的研制工作,是我国水下装备重要的研制基地。

  七○二所主要是做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及振动、噪声、抗冲击等有关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1)体系结构与智能控制技术;(2)声与非声环境与目标感知技术;(3)海洋环境适配技术。重点实验室以面向国家海军装备建设和海洋发展的策略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支撑水下机器人等装备研究为使命,以三大研究方向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为主要任务,以水下机器人等海洋无人系统为研究领域,以群体智能、绿色为新的技术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

  上海海事大学首台水下机器人—“海事一号”研制成功,“海事一号”遥控自治水下机器人在经济性、灵活性、活动范围和节能环保等方面都要优于传统遥控水下机器人,适用于大坝检测、江河湖泊的水质检测,也适用于浅海海底区域的勘察和监测,可与其他种类潜水器配合完成海洋调查和考察任务,拥有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西北工业大学拥有航海科学技术创新实验室、航海模型设计制作基地、水下机器人创新基地、鱼雷和水雷陈列室、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开发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具有自主路径规划和导航能力,实现投饵、水质监测的自主化。2013年起,上海海洋大学钱卫国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就开始了机器鱼的研究。第一代“狗鱼1号”虽然外形逼真,也克服了水中视觉避障、传感器信息接收和输出等技术难点,但电缆驱动还是让它“露出破绽”。于是,从“狗鱼2号”开始,研发进入了无电缆驱动的时代。

  浙江大学与中船重工710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单位合作,研制了浙江大学“海豚”系列AUV,利用AUV平台做了多项科学实验和前沿技术探索,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开展了“水下机器人研制和自主航行回坞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海试中水下机器人出色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淮海工学院依托院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进行了水下机器人动力、控制、结构材料等方面研究,经过三年多的技术积累,有着非常丰富的水下机器人研发经验。

  公司围绕海洋资源探测和海洋环境监视测定两大主题面向社会提供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水下滑翔机(AUG) 以及缆控水下机器人(ROV)等小型水下运动载体的有关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

  公司将水中机器人变成普通人也能玩得起的消费级产品,通过持续的创新,实现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水下运动搭载平台和水下摄影应用,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性能最强、体验最佳的革命性智能水下产品。

  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水下机器人、水下设备等海洋科学相关仪器为主,集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于一体,专门干海洋仪器仪表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

  天津瀚海蓝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干水下机器人等智能海洋装备研发和销售的高科技公司,主要面向国家海洋发展的需求,开发和销售以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海洋装备;开展水下推进器、水下声学系统、通用型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与销售;进行CFD水动力分析与优化、国外先进产品的代理及设备租赁等服务。

  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海洋科学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的深海高科技公司,研究成果—“彩虹鱼”号全海深载人深潜器,载人舱内径达到2.1米,可同时搭载3个人(一名驾驶员和两名科学家)下潜,同时也是能下潜到11000米深渊极限的作业型载人深潜器。相关阅读

  —END—信息来源:OceanPlus团队 王英男对国内水下机器人研究单位做了汇总,现予以转载,如有未罗列出机构单位敬请留言提醒。大家都在看

  《10000个科学难题(海洋卷)》全网独家首发:海洋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主要聚焦在?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二级学科有哪些?

  《渤黄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专著出版发行 |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上一篇:冲刺“水下智能第一股”深之蓝不再低调
下一篇:水下机器人从武汉“游”到省外“行医”

热门产品

热门文章